南瓜為葫蘆科南瓜屬中的栽培種,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學者們把南瓜屬中的栽培種分為中國南瓜、美洲南瓜(又稱西葫蘆)和印度南瓜(又稱筍瓜)三類。我國以中國南瓜栽培時間最長,栽培面積最大。
(1)育苗
露地栽培的南瓜一般于3月中、下旬播種于大棚或小環棚內。如果采用大棚栽培的,則采用日本品種,于1月中、下旬育苗,播后覆細土1cm,再用噴壺澆水,然后上覆地膜再套小環棚保溫,當70%~80%的苗出芽后揭去地膜。出苗后,應降低棚溫,白天在20~25C。晚上不低于13C。晴天溫度過高,可適當放風,以防止秧苗徒長,但通風要由小到大,當冷空氣侵襲時,仍要加強防寒。小環棚要做到早揭夜蓋。
南瓜子葉平展后,就可移栽,苗距為10cm 見方,移苗后2~3天內要加強保溫,促進早發根,成活后逐步放風鍛煉,定植前5至7天進行囤苗。
(2)整地
前茬出地后,及早翻耕,大棚內做成兩畦,露地做成寬2.5m(連溝)的深溝高畦。在畦的中間條施腐熟有機肥,每667㎡約2000~ 4000kg,蔬菜專用復合肥25 ~ 50kg,然后鋪設地膜。
(3)定植
南瓜苗齡一般在30~35天,大棚栽培于2月下旬,露地(包括地膜)栽培于4月中、下旬定植。大棚栽培密度每667㎡約500棵,露地栽培株距為50cm。定植時注意瓜苗不宜栽植過深,否則容易積水而引起爛根。栽好后隨澆搭根水,大棚栽培的還需套好小環棚。
(4)田間管理
大棚栽培的應悶棚3天以促使南瓜早活棵。瓜苗活棵后,可施第一次追肥,當苗長到25cm時,可進行第二次追肥,瓜蔓長至1m左右和所結的瓜直徑有10cm大時,進行第三、第四次追肥,4次追肥約需人畜糞尿2500~3000kg,追肥后大棚要注意通風。
植株生長初期,要調節水分,防止瓜苗徒長,一般通過追人糞尿肥即可滿足其對水分的需要。當南瓜抽蔓結瓜后,若遇天氣干旱,就要澆灌,但切忌漫灌。梅雨季節,要注意排水,防止爛根和落花、落果。
南瓜的腋芽萌發力強,任其自然生長,葉蔓過多,養分分散,因此,要適當地整枝摘心,使植株積累養分,從而提早開花結果。一般可將無雌花的側蔓整除;當蔓上已結有2~3瓜時,可摘去頂心,促使已結的瓜迅速膨大。
壓蔓能使瓜蔓順著方位向四周均勻伸展,促進通風透光,增強光合作用,并能固定植株,防止被風吹翻、折蔓,同時壓蔓還能促進節上不定根的生長。當瓜蔓長至50cm左右時,進行第一次壓蔓,以后每隔70cm壓蔓一次,共3~4次。壓蔓時將瓜蔓拉緊,放入深10cm的淺槽中,然后蓋上濕潤的繃土,并稍加鎮壓。危害南瓜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等,蟲害有小地老虎、黃守瓜和紅蜘蛛等,應注意防治。
(5)采收
南瓜開花后,在正常情況下,約20天就可采收嫩瓜;大棚南瓜一般在4月下旬開始采收,露地要到7月中、下旬以后,才能采收到老熟的南瓜。黃狼南瓜、東異南瓜等小型種,一般每667㎡產量750~ 1000kg;枕頭南瓜等大型種,每667㎡產量1500 ~2500kg。
(6)留種
南瓜留種都在大田中進行,但南瓜是同株異花授粉作物,容易自然雜交,因此,要注意隔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