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樹無論在山區、丘陵或是平原,都可栽培。在渭北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山區特別適宜發展?,F將核桃的栽植技術介紹如下。
1 品種選擇與授粉樹配置
主栽品種應選擇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鑒定的,引種多年且非常穩產,商品性、抗逆性均強的良種,做到同一品種相對集中發展 ,切忌品種過多。注意配置適宜的授粉品種。宜君縣核桃散生大樹較多,如果在園地周圍100 m范圍內有散生核桃大樹,不需配置授粉品種。否則,按8∶1比例配置授粉品種。如香玲授粉品種配置維納,清香配置陜核5號,宜核1號配置遼核。授粉樹必須垂直于主風向并處于上風口。
2 栽植方式
宜君核桃栽培方式包括連片栽植和地埂栽植。連片栽植突出間作,初植密度22株/畝,株行距5 m×6 m。地埂栽植包括四旁栽植和破碎地塊栽植。兩種類型在栽植前,必須按株、行距測量定植點,按點定植。連片建園,行的配置與長邊平行,或與等高線走向一致,距梯田的外沿和內坎1 m以上。梯田寬度小于5 m,在其中間規劃定植點。
3 栽植技術
宜君核桃栽植推廣“四大二膜一截干”栽植技術。
3.1 大坑 核桃為深根性樹種,而且根系龐大,坑大,根舒,有利于核桃苗扎根和根系生長及樹體發育,有利于實現早果優質豐產。因此,在栽植時,必須挖大坑。在規劃的定植點,挖1 m見方的定植穴,將表土和心土分開放置。按照密度22株/畝和株行距5 m×6 m布局定植點。在定植點挖大坑,栽時,先回填表土。在渭北地區,冬前挖坑整地,春季栽植較好。也可春季整地和栽植同時進行。
3.2 大肥 核桃樹是多年生果樹,喜疏松、肥沃的土壤。有機質是長效肥,營養成分較全面,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結構,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如果在栽植時,施入適量有機肥,可促進苗木的生長發育,提高樹體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因此,在栽植時,每穴施入農家肥20~50 kg或有機肥1~2 kg。土壤與所施肥料必須拌勻。有機肥不足時,可施入粉碎的作物秸稈、樹枝或山皮土。如果施入秸稈,還需添加適量氮肥,以促進秸稈分解。
3.3 大苗 苗木質量直接關系到建園的成敗。因此,在核桃建園時必須嚴把苗木質量關,選用一級嫁接苗。堅持“一園一品”選好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品種純度要達95%以上。栽前應進行品種核對、登記、質量檢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合格苗木要求根系完整,接口愈合牢固、苗木通直、健壯、節間一致、芽飽滿、皮色鮮亮、充分木質化,無凍害、無檢疫性病蟲害、無嚴重的機械損傷,不失水。
3.4 大水與覆膜 核桃苗栽植以前,按規格大小進行細致分類,以保證同一區域的苗木大小一致,授粉品種配置到位。同時,修剪傷根、爛根,放在水中浸泡半天,蘸保水劑或泥漿,使根系充分吸水,以保證苗木成活和旺盛生長。栽時,將表土、有機肥等混合均勻后,回填坑內,踩實。填至60 cm時,再添1層表土。將苗木立于坑中間,行對齊,然后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的程序栽植,即用表土填埋根部1/2時,提苗輕搖,舒展根系,踩后,再邊填土邊踩實。當埋到苗木根莖的土痕印時,在根部再添3~4 cm的細土,整理坑穴成“鍋底狀”,用鐵鍬拍實,每株澆水1桶定根,也稱“救命水”。
3.5 截干與纏膜 栽植后,苗木根系扎根土壤需要一定時間,且渭北地區春季干旱、多風、低溫凍害時有發生。為了減少苗木地上部分的蒸騰,采用截干,即在苗木1年生的莖干中部飽滿芽處短截。如果苗木高度1.5 m以上,在1.2 m處短截定干。不足者,均在飽滿處短截。然后將地膜裁成5~10 cm寬,從苗木基部用地膜纏裹,直到頂部,單層過芽。也可套果樹袋,在萌芽時放風,否則會“燒芽”。套袋沒有纏裹薄膜省工。實踐證明,截干栽植成活率穩定在90%以上。無論纏膜或套袋,均應裹報紙,裹報紙有保溫的作用。否則,因外界溫度急劇變化,會造成凍芽或燒芽現象發生。
4 栽后管理
4.1 間作套種 核桃在幼樹時期,怕荒蕪。建園后,為了提高成活率及前期的效益,降低成本。幼樹期,必須間作。方法是突出核桃樹的主體地位,留足1~1.5 m寬的育林袋,套種作物3年一輪作。間作時,不能將覆蓋的地膜破壞。同時,做好中耕除草。
4.2 施肥 核桃栽植時不宜施速效肥,可采用葉面施肥措施加快苗木生長。具體是夏季噴施0.3%~0.5%的尿素溶液,8月份以后噴施0.3%~ 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落葉前,每株施3 kg有機肥。次年在生長季節追施專用肥。
4.3 病蟲防治 夏季有食葉害蟲時,噴施800倍液的菊酯類農藥,有白粉病或黑斑病發生時噴施800倍液的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
4.4 抹芽 萌芽后,及時抹除多余的萌芽。高度在1 m以上時,在整形帶留3~4個萌芽,高度在0.5~1 m時留2~3個萌芽,0.5 m以下留1個萌芽。
4.5 補栽 栽植后第2年要進行成活率調查,未成活的植株要及時按同齡苗木補植。建園后第3年保存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