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種地,想發家致富并不那么容易,如果發展養殖和種植業,一是需要強大的資金投入,二是要有專業的技術,還要對市場的掌握,這三種條件,都不是一般的農民所具備的。
如果就靠幾畝地,種上一般的糧食和普通的經濟作物,那一年的收入只能解決溫飽,根本就不能發家致富。
那么,有沒有不用大資金投入種植業養殖業,靠種幾畝地而獲得較高的收入呢?答案是有的,中年農民陳明剛就是這樣一位靠著5畝水田、種著普通的經濟作物年收入3萬多元。
陳明剛是位50來歲的中年農民,憨厚老實的他沒什么技術,外出打工只能做苦力活,累死累活一年下來也只能掙2萬多元,有時還拿不到工資,年過50后,漸漸就干不動了,干脆就不出門在家種地了。
陳明剛家6口人共有5畝水田,種一季水稻一年的收入剛剛夠一家人的生活,如今既然決定在家種地,就必須想著怎么種能增加收入。
陳明剛地處丘陵地帶,水田都屬于吊塝田,由于秋季雨水少,基本上屬于望天收的田。因此,這里的水田都是種植一季中稻,在中稻收割后至秋播還有一段空閑時間,他就想著在水稻收割后再種一季什么經濟作物。種蔬菜?一是需要技術,二是蔬菜也需要水源,就算種出來了也不好賣。而且還會影響秋播。
后來,有一次到縣城辦事,看到街上賣的玉米很受歡迎,一問,原來這是從外地運過來的水果甜玉米,每個鮮玉米賣2元也很走俏,陳明剛來了興趣,一了解,得知這種甜玉米在春夏秋季均可種植,一般以鮮食為主,特別是在秋季種植產量高、鮮玉米賣價也高、畝收入可達到3千多元。陳明剛決定試種秋季甜玉米。
中稻收割后,陳明剛就把5畝中的3畝地種上甜玉米,2個多月后,水果玉米上市了,每個鮮玉米賣8毛,出乎意外的很受歡迎,果販子們上門來搶購,5天時間3畝玉米就賣完了,一算帳,一畝地收入3千多元,賺的錢是種稻谷的幾倍。
可是問題也出來了,中稻一般在9月中下才能收割,種上玉米后要到11月才能收獲,這就影響了下季作物的種植,少了一季收入,得不償失。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陳明剛決定種植早稻,早稻在7月中下旬收割,種植的玉米正好在國慶節上市,趕上節假日,玉米的賣價也高了不少。這一改動,陳明剛種植的甜玉米每畝增收1千多元。如今,陳明剛把五畝水田都種上了玉米,一畝地種三季,一季早稻、一季甜玉米,一季小麥或油菜,一畝地的純收入達到5千元,現在光靠這5畝水田,他一年的收入也能達到3萬多元。
陳明剛靠這種合理的安排茬口,一畝地種三季,每季都獲得豐收,畝純收入達到5千元。這個種植模式值得沒有資金投入的農民學習。
以下是陳明剛的早稻田種植秋甜玉米免耕栽培技術:
茬口安排
一季早稻:4月中旬至7月底。
一季甜玉米:7月底至10月初。
一季油菜:10月中旬至來年 4月上中旬
品種選擇
選擇生育期在75天左右的甜玉米品種,如華旺甜7號。
育苗
在早稻收獲前10至15天進行育苗。利用穴盤育苗(每畝需要100孔穴盤40塊)。
田塊準備
采用的是免耕栽培技術,節省成本,提早上市,增加收入。
早稻收獲后不用翻耕而是在大田開廂設垅,每廂按1.2米的規格開溝。開溝時挖起來的泥土均勻地拋在廂中間,廂面整成“龜背”形,以利于排水。
早稻機收后的碎稻草不用移出田塊,均勻鋪在廂垅面上,用來保墑保濕。
除草和施底肥
早稻收獲后當天,每畝噴施250毫升除草劑殺滅雜草。噴藥1天后抽淺水浸泡田畦,水自然落干后施底肥,每畝施復合肥50公斤。
栽培
早稻收割后立刻移栽,移栽時行株距為60厘米×33厘米,每廂栽植2行,每畝栽植3500至4000株,移栽后,及時溝灌跑馬水,隨灌隨排,不可漫灌。
施追肥
移栽后至4葉1心期每畝施尿素8公斤;拔節時(9至10葉)施拔節肥,每畝施尿素20公斤。
蟲害防治
苗期要注意防治斜紋夜蛾、甜菜夜蛾及玉米螟等害蟲。玉米吐絲后禁止噴施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