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菊花養花實用指南
菊花為菊科、菊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產地在中國,據史料記載,中國栽種菊花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陶淵明曾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當時的文人墨客多種菊自賞,并夸贊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艷群英”
栽種
1.菊花適應性強,喜涼,較耐寒,其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8 - 21℃,花期最低夜溫為17℃。
2.菊花喜充足光照,稍耐陰,較耐干,忌積澇,喜干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松肥沃且排水 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壤中均能生長,而以pH在6.2 - 6.7為佳。
3.菊花幼苗期要經過2-3次換盆,定盆后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沙土和1份餅肥渣混合配制的土壤。在澆透水后放在陰涼處,等植株生長正常后移到向陽處。
澆水
春季澆水宜少;夏季天氣炎熱,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傍晚各澆一次,還要向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周圍環境的濕度;立秋前可適當控水,立秋后并龍前要加大澆水量;冬季需嚴格控制澆水。
施肥
在定植菊花時,盆內要施足底肥,以后要隔10天施1次氮肥。立秋后自菊花孕蕾至現蕾時,可每周施1次液肥;在含苞待放時,再施1次濃肥水之后,要暫停施肥。如果這時能給菊花施1次過磷酸鈣或0.1%磷酸二氫鉀溶液,則花可開得更美麗。
繁殖方法
家庭養菊,通常采用分株法和扦插法進行繁殖。
分株法可在秋、冬季菊花開后,把老干剪去,不久老根旁邊會長出許多腳芽。翌年清明前后,可將母株挖出,按根的狀態分劈成若干小根,每個小根上要有1個芽,分植在露地或盆中即可。用分株法繁殖的菊花植株生長高大,開花也多,但花朵沒有扦插法培育的大。
扦插法通常在5-6月間,在隔年老株萌生的新枝上,剪取10厘米長,且有2-4節的枝梢作為插穗,剪去下部和上半段葉片的一半,再把枝梢下部剪平,插入基質(扦插土多以園土和礱糠灰各半混合而成),深度是插條全長的1/3,每株間相距10厘米,澆透水,并注意遮陰。在18 - 21℃溫度下,插后15 - 20天即可生根。也可以用葉插,但要取葉柄基部帶有母株枝上皮層的葉片,即帶有葉腋生長點的葉片,這樣扦插后才可長出新芽。
老花匠支招
家中栽種菊花時,如何對菊花酌花期進行調節?
菊花是短日照植物,通常每天光照不應超過10小時才可開花。如果要讓菊花提前開花,就必須控制其日照時間。當氣溫在25 - 30℃時,每天需要控制的日照時間在8 - 10小時以內,這樣植株就能在2個月至2個半月孕蕾開花。每天給菊花的遮光時間應以早晚為宜。
自9月初開始,每天午夜前后,應給菊花植株增加3小時的燈光照明,直到10月下旬方苛,這樣菊花就能在元旦前后開花。若想延遲得更晚一點開花,可每天繼續在夜晚給它進行燈光照明,這樣就能讓菊花直到春節時再開花。要注意在臨近冬季時,植株需移入室內養護,以防其凍傷。
養護重點
在菊花植株長到 10厘米高時,就應開始摘心。摘心時要僅留基部4-5 片葉,上部葉片要全部摘除。等長出5-6 片新葉時,再把心摘去,讓植株保留 4-7個主枝,以后長出的枝、芽也要及時摘除。摘心能讓植株發生分枝,并有效控制植株的高度和株型。最后一次摘心要給植株進行定型修剪,去掉過多枝、過旺枝、過弱枝,保留3-5個枝即可。在9月現蕾時,還要摘去植株下端的花蕾,每個分枝上僅留頂端1個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