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這邊農民在給大豆追肥,讓人們有點愕然:“大豆還需要追肥嗎?”、“不是有固氮的根瘤菌嗎?”。我們這邊傳統種植大豆確實不追肥,只下底肥即可。我們這邊大豆種植過去面積比較小,只在菜地田埂上種植,基本上不施肥。但如今大面積種植,農民還是根據情況適當追肥,才能獲得高產。大豆苗期我們這邊農民打了除草劑,葉片有點灼傷、泛黃,大豆不怎么生產,所以,農民給大豆苗追點氮肥,減輕點除草劑藥害,讓大豆盡快恢復正常生長。
一、大豆播種
大豆播種首先是平整好土壤,打封閉除草劑,10天后播種。今年我們這邊采取了寬畦播種,農民說能多種2行大豆,對大豆產量有好處。
(1)封閉除草劑可用煙嘧磺隆、卞嘧磺磺、乙草胺混合噴霧,在播種前10天噴霧;
(2)大豆種子用鉬酸銨溶液浸泡4——8小時,撈出瀝干,或是用鉬酸銨拌種播種。每畝用種15公斤左右;
(3)播種后開溝起壟,人工把畦、溝整理打通,做到清溝瀝水,通風除濕;
(4)大豆種植不宜種植太密,太濃密了反而不結莢,只長藤蔓。
一、打除草劑后,葉片泛黃,可適當追點氮肥
打過除草劑后,我們這邊大豆葉片泛黃,加上高溫干旱,大豆長勢弱,使用葉面肥成本比較大,只能是使用化肥?,F在的土地長期種植水稻比較貧瘠,不施點化肥大豆很難獲得高產。農民說,干農業、種莊稼必須要下成本,不下成本可能是一無所獲。大豆對氮肥確實需求量不大,但對磷鉀肥的需求量還是不能忽視的。所以,在種植上,底肥還是要下的,打除草劑后產生藥害了,還是要采取補救措施,否則,生長緩慢,植株結莢少,影響產量。
(1)大豆底肥我們這邊農民使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每畝15公斤,然后播種、開溝起壟;
(2)大豆出苗后,要把雜草消除在萌芽狀態。出苗20天左右打除草劑,我們這邊農民使用乙草胺、草銨膦、乙草醚比較多,多少對大豆生長有一點影響;
(3)打過除草劑后,每畝追施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蚴倾f酸銨兌水葉片噴霧,可有效防控除草劑藥害。
三、大豆種植投工投勞少,生產成本比較低,打除草劑、施肥后,基本上就等著收獲了
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溫度高,無霜期長,大豆生長旺盛,濃密的大豆容易長藤蔓,所以,在苗期要適當間苗、定苗。大豆在南方以施磷鉀肥為主,氮肥少施或不施。大豆在南方畝產量只有260斤左右,但價格高,去年3.40元/斤。大豆種植成本低,投工投勞少,一般打除草劑、施肥后,農民只能等著收獲了。
(1)大豆病蟲害比較少,在南方不打農藥的。但有“豆丹蟲”(大青蟲)吃葉片,跳甲蟲吃豆莢,主要是結莢后,蟲子生在豆莢內,很難防控。所以,大豆封行后,還是要對病蟲害防治一次,主要是蟲害;
(2)“干莢濕花”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大豆種植的諺語,意思是,大豆開花時最好下點雨,結莢期最好晴朗高溫。但只是相對而言,土壤干旱還是要抗旱,環境溫度太高還是要澆水。結莢期最好土壤保持干燥,含水量不能太大;
大豆種植過去土壤肥沃,可以不施肥,但大面積種植需要追求產量和效益,必須要追肥,但以磷鉀肥為主,氮肥還是要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