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美味可口的松林小牛肝,就是它啦!
美味的松林小牛肝
此菌味美、細滑、鮮嫩,可以煮湯,炒食,各類火鍋,想怎么吃就怎么吃,西南地區野生菌餐館里的???。如果你在野外遇上它,一定不要錯過這道美味哦。
一、生長環境、特征與分布
子實體小至中等,菌蓋直徑4~10cm,表面光滑,很粘。菌柄近柱形,長3~7cm,粗4~10mm ,菌管管孔復式。菌肉受傷不變色,菌體遇高溫后變紫色。分布十分廣泛,吉林、福建、湖南、貴州、云南、安徽、四川、西藏等地均有分布。此菌通常于春秋季松林中群生,與馬尾松、云南松、高山松、落葉松等樹林形成外生菌根,因此也被稱為松菌,滑滑菌(貴州)等。適宜生長溫度15-25度。
來看看它的生長環境與模樣吧,樹齡應該大多在20年以上的松林中。
生長在松林中
此菌喜群生,一片一片的生長,偶爾也有特行獨立的,一般單生的會長得很大。發現一朵,通常周圍十米范圍還會有,要認真仔細找尋。因此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季節,松林中長有大量的小牛肝菌,每逢撿菌季節,一家人在山林中搜尋,總是收獲滿滿,盡興而歸,有趣又開心。
秀秀曾經的收獲。
豐收的松林小牛肝
豐收的松林小牛肝1
豐收的松林小牛肝2
便于大家分辨識別,附上大大小小,正面背面各式松林小牛肝靚照。
群生的小菇,最新鮮的,沒有蟲子哦
最新鮮的,沒有蟲子哦
一點不怕擠
雨后剛剛長出來哦
新鮮得無與倫比
來晚,已經長老,有蟲子了
單生的
長得剛剛好
這是背面,管孔復式就是這樣子滴
背面長大了的樣子,這也是管孔復式
正反對照圖
來張側顏照
二、清理步驟:
蘑菇采摘后盡快按照以下步驟處理,尤其是溫度高時,很容易壞。
1.去除蘑菇身上的雜質:松針、灰塵及菇腳上的泥土。
2.大鍋燒水,水開后,將蘑菇下鍋,攪拌,待顏色變為紫色后放入涼水中。
3.沖洗干凈,控干水分。
清洗干凈的松林小牛肝
4.按大小分類,大的蘑菇改刀,按食量分袋放冰箱冷凍。
三、食用
(一)青椒炒
配料:大蒜10瓣切片,青椒三個切片;海鮮椒兩個切細末;花椒少許;姜末少許,鹽少許;蠔油少許,醬油少許。
作法:將牛肝菌解凍,鍋中放少許油,依次放入花椒少許,海鮮椒沫,大蒜片,姜沫,翻炒至蒜片略黃,放入解凍的牛肝菌,翻炒5分鐘-7分鐘后下青椒片翻炒1分鐘,放入鹽、蠔油、醬油少許起鍋裝盤。
(二)青椒西紅柿炒牛肝菌
配料:大蒜20瓣,青椒五個、西紅柿1個切碎沫;豆瓣醬少許、花椒少許;鹽少許;糖少許,水淀粉少許,蠔油少許,醬油少許。
作法:將牛肝菌解凍,鍋中放適量油,放入花椒,大蒜、青椒、西紅柿碎沫,豆瓣醬少許、熬制1~2分鐘上,放入解凍的牛肝菌,翻炒5分鐘-7分鐘,起鍋時放入鹽、糖、蠔油、醬油、水淀粉混合勾欠后起鍋裝盤。
(三)肉片湯
配料:瘦肉片三兩,大蒜適量,豬油適量,姜一至兩片,片花椒少許;鹽少許;蠔油少許。
作法:瘦肉片按自己喜好口味腌制后裹少量水淀粉備用。鍋加高湯,放豬油、姜片、花椒、鹽,牛肝菌,湯開后煮14分鐘,下瘦肉片,2分鐘后盛出。
蘸水:蒜泥、醬油、醋、鹽
還有火鍋,吃法多種多樣任意發揮。
口味點評:
1、美味、滑嫩,尤其是肉片菌湯,蒜泥蘸水,外加泡菜,令人食欲大增,欲罷不能。
春天來了,正是松林小牛肝的蘑菇季,來開始你的蘑菇之旅吧!
特別友情提醒:
1、對于初學者來說蘑菇極易混淆,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隨便食用不認識或認識不清的野生蘑菇。
2、野外做好防護,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