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栽培馬鈴薯由于溫度低,緩苗慢,采用地 膜覆蓋具有增溫保濕、出苗整齊、提早膨大、增產增收的效果, 特別是可使 海 拔 400 米以下地區春季馬鈴薯提前收獲,價格提高,增產又增收。地膜覆蓋后能充分利用冬天和早春的光熱資 源,可使表層土壤溫度提高3~5℃,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動,加 快有機質分解,提高養分利用率。覆蓋地膜后可提早出苗 10~ 15天,實現高產的目的。試驗表明,地膜覆蓋栽培,可使馬鈴薯增產26.7%~29.5%。詳情如下:
一、整地施肥
選擇疏松肥沃、地勢較高、灌排方便的壤土或沙壤土,前茬種 植禾谷類作物的土地。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在播種前開溝,一 次施足基肥,一般每畝施足5000千克左右優質農家肥、25~30千 克過磷酸鈣、100~150千克草木灰 (也可用10~15千克硫酸鉀代 替)作基肥,在種植前結合施基肥進行深翻。為了便于蓋地膜,栽 培方式上宜采用寬壟雙行地膜覆蓋栽培,壟寬70~80厘米,壟高 15~20厘米,株距20~25厘米。早春地膜覆蓋栽培應保持每畝種植5000株左右。
二、種薯準備
選用早熟、高產、商品性好的脫毒種薯,還要注意選用無蟲 傷、無病斑、無破損、無畸形的健康種薯,如早大白、中薯3號、 東農303、費烏瑞它、尤金及克新6號、魯引1號、津引8號、克新1號等優良品種。畝用種量約需150~180千克。
三、切塊
為了保證馬鈴薯出苗整齊,將種薯切塊以打破頂端優勢。切塊 的方法同露地馬鈴薯切塊,保證每個種薯塊不能少于30克,每塊 至少有1~2個芽眼,并將芽眼壞死、臍部腐爛、皮色暗淡薯塊剔 除。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既有種肥作用,又有防病作用。
四、催芽
地膜覆蓋栽培可以直接播種,也可以先催芽再播種。馬鈴薯經催芽后播種可以有效防止由于土壤濕度過大造成的爛薯現象,增加出苗率。催芽時間一般于12月中旬在室內、溫床、塑料大棚、小 拱棚等比較溫暖的地方進行。對于休眠期較長的品質,如費烏瑞 它,在種植前20天左右用5~10毫克/升的赤霉素浸種10分鐘待 出芽后,再切塊催芽。費烏瑞它品種還極易爛種,要求催芽時,濕 度不能過大,溫度也不能過高。馬鈴薯催芽時間的長短與催芽溫度 有直接的關系,溫度高催芽時間短,反之,溫度低催芽時間長。一 般催芽的最適溫度為15℃左右。在室內催芽可用兩三層磚砌成長 方形的池子,如在室外可挖一個20厘米深的坑,然后放2厘米厚 濕潤的細沙,將切好的薯塊擺放一層,再鋪放2~3厘米厚濕潤的 細沙,擺放4~5層后,最上部用草覆蓋,待20天左右馬鈴薯芽長 達1~3厘米時將莖塊拔出,平放在室內能見光的地方,2天后幼 芽變成濃綠色即可播種。注意在催芽時經常翻動薯塊,發現爛薯馬 上清除。
五、適時播種
馬鈴薯的播期對增產有很大的影響,在安排播期的時候,應考 慮播種后低溫對種薯及出土幼苗的影響,播種后溫度過低,種薯和 出土幼苗容易受凍,故確定播期很關鍵,應選擇寒流過后、溫度升 高的天氣,土溫穩定在 7~9℃時播種。 合理密植是馬鈴薯獲得豐產的中心環節,分枝多、匍匐莖長、 結薯分散的品種,種植宜稀,反之宜密;肥地宜稀,瘠薄地宜密。早熟品種適當密播,中晚熟品種適當稀播。 最好開溝播種,種芽向上栽種薯塊。播種時,要注意墑情,如 果墑情不好,一定要先洇地后播種,隨整地隨播種,做到足墑播 種,確保一播全苗;還要注意播種深度,因為覆蓋地膜后,不容易 培土,所以播種深度比露地要深,一般在10~15厘米。如果播種 深度不夠,后期薯塊露出地面,變綠發青失去商品價值,尤其是費 烏瑞它品種,結薯較淺,極易出現露頭青現象,更應深播。播種后 覆土,并耬平壟面蓋地膜。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再用50千克15- 15-15的硫酸鉀型復合肥做種肥,也可用20千克磷酸二銨、20~ 30千克碳銨再加20~25千克的硫酸鉀做種肥,施于播種穴或播種溝內,注意使肥料盡量減少與種薯接觸。
六、覆蓋地膜
蓋膜時要讓地膜平貼畦面,將薄膜四邊嵌入溝中用細土壓緊蓋 實,防止風吹揭膜,以利增溫。如用除草劑需要注意覆膜前使用, 畝用72%都爾100毫升,加水50~60千克;或畝用50%的乙草胺藥液130~180毫升,加水30~40千克;48%濃度的氟樂靈藥液 100~150毫升,加水 35~40 千克,在土壤濕潤的情況下噴施壟 面,壟面要平,噴完馬上覆蓋地膜,封膜要嚴,貼膜要實,可提高除草效果。要做到嚴格噴施濃度,不重噴,不漏噴,使除草劑在壟 表面形成一層除草膜。有些除草劑不能用于馬鈴薯,若誤用或使用 過量除草劑,會使葉片皺縮,生長緩慢,造成減產,甚至絕產。發生這種情況,應盡早揭膜通風換氣,同時馬上噴施天達2116壯苗 靈600倍液和天達96%惡霉靈3000倍液,5~7天一次,連噴 2 次,也可用濃度為20毫克/升的赤霉素、0.2%的尿素、0.2%磷酸 二氫鉀水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七、適時破膜放苗
在3月上中旬左右,當薯芽破土出苗頂膜時,及時在破土處的 地膜上劃一個4~5厘米的出苗口引苗出膜,同時在地膜破口處放 少許細土覆蓋地膜的破口,防止地膜內過高溫度的氣流灼傷馬鈴薯 幼苗。破膜不能過晚,以防高溫燒苗,破膜孔也不宜過大,否則影響保溫效果和引起雜草滋生。
八、田間管理
(1)早定苗
齊苗后,每棵保留1~2株壯苗,將多余弱小苗 剔除,以利苗壯薯大高產。
(2)早追肥
齊苗后進行第1次追肥,促進苗壯,增加葉面 積,畝用尿素5千克兌水點澆;結薯期畝追尿素5千克,加高濃度 復合肥10千克作膨大肥;后期追肥注意尿素用量逐漸減少,增施 鉀肥用量,如氯化鉀或硫酸鉀。同時,在幼苗期、結薯期、膨大盛 期及時噴施150毫克/升多效唑溶液30~40千克,噴時每畝加100 克磷酸二氫鉀或云大120500倍液進行葉面追肥,可起到增強植株 抗性、減輕病害、防止徒長、提早成熟和提高產量的作用。
(3)前期防干旱,后期防漬水
馬鈴薯對水分要求敏感,整個 生育期要求土壤濕潤。過于干旱的前茬地塊在收獲前一周灌1次跑馬水,以保持播種時土壤濕潤。播種后土壤過于干燥時,采用溝灌 半溝水,保持播種溝濕潤,經常保持田間干濕適宜;結薯期,需水 量大,如土壤過于干旱,應及時用溝灌的方法灌水;結薯后期,陰 雨天氣較多,特別是中晚熟品種,田間不能積水,要做好開溝排 水,及時排澇降漬,否則易引起薯塊腐爛。
(4)其他管理
春馬鈴薯一般不需打杈,但開花前必須摘去花莖,以集中養分用于塊莖膨大。
九、適時收獲
地膜覆蓋栽培可比露地栽培提早上市10天左右。晴天收獲, 保證薯塊外觀光滑,增加商品性,搶到市場銷售空檔,提高經濟效益。?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大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說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情況來給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